中国秦朝的半两铜钱与印度孔雀王朝的卡夏帕那银币两种钱币出于相近的时代,并且都在全国统一战争中成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 不同的是,中国秦朝的半两铜钱自始采用了国家垄断铸造的方式,有着明显的信用化趋势,其青铜含量迅速降低;而印度孔雀王朝的卡夏帕那银币则采用了民间自由制造的方式,其白银含量保持长期不变。 秦始皇与阿育王是同时代的人。秦始皇武力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武力统一了印度,建立了印度第一个全国统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 秦始皇将秦国的版图扩大到整个中国。于是,秦国的钱币——“半两”铜钱便流向整个中国;阿育王将孔雀王朝的版图扩大到整个印度半岛。于是,孔雀王朝的钱币“卡夏帕那”银币便流向整个印度半岛。 一、半两铜钱 1.秦王的继位 半两铜钱并不是秦始皇的发明创造,而是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百年的钱币。 半两铜钱是秦始皇的高祖父秦惠文王于公元前年最先开始铸造的。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儿子。秦孝公使用商鞅变法,秦国逐步富强。 秦惠文王继位后,杀了商鞅,自立为王,并且采用国家垄断方式开始铸造半两铜钱。 秦惠文王的儿子是个大力士,史称秦武王,做过三年秦王,在比赛举重时被自己举起的铜鼎砸死了。 秦武王的弟弟继位秦王,是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把自己的一个孙子送到赵国做人质,这个孙子便是秦始皇的父亲“异人”。 异人在赵国结识了吕不韦。吕不韦决心投资异人做秦王,并把赵国的美女送给异人,生了嬴政。 不知是吕不韦运作出色,还是吕不韦运气出色,秦昭襄王去世了。异人的父亲做了三天秦王,被毒死了。异人做了三年秦王,也去世了。于是,异人的儿子嬴政继位秦王,便是秦始皇。 2.秦始皇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的秦国铸造和使用半两铜钱。公元前年,秦始皇消灭了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就废除了各诸侯国的各种货币,将秦国的半两钱推广到全国使用。 半两钱圆形方孔,由青铜铸造,正面币文两字“半两”,背面是光面,理论重量7.克。 半两原本是重量单位,即12铢。战国时期秦国1斤折合现代克,等于16两;1两重量15.克,等于24铢;1铢重量0.克。因此,秦国半两的理论重量是7.克。 然而,秦国朝廷并没有持续按照这个重量标准制造半两钱。实际上,战国时期秦国的半两钱大小不等,轻重差距悬殊,被后人称为秦半两的大小钱之谜。 二、卡夏帕那 1.孔雀王朝的建立 早在古印度哈拉巴文明时期,印度河流域就产生了重量单位“苏瓦纳”,标准为13.克。按照1/4苏瓦纳重量标准制造的钱币“卡夏帕那”,理论重量3.克。 金属称量货币的长期发展演变,在古印度产生了本土的金属数量货币——钱币。古印度早期的钱币是卡夏帕那,另外还有萨塔马纳。 古印度金属称量货币向金属数量货币的转化,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初,即吠陀时代进入列国时代之际。 列国时代的长期战争,使古印度从繁荣走向衰败。于是,外族侵略者进入印度,先是波斯人的入侵,后是希腊人的入侵,古印度人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屠戮。 终于,上天出手来解救印度了,印度爆发了瘟疫。公元前年夏天,亚历山大的士兵们再也不能忍受瘟疫的侵袭,亚历山大下令班师回朝,结束了在印度的杀戮。 公元前年,旃陀罗笈多趁亚历山大撤军,印度政治出现真空之际,率军攻打难陀王朝的都城——华氏城。 他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建立了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成为国王,继续沿用列国时代的钱币——卡夏帕那。 2.继续沿用卡夏帕那钱币 公元前年,旃陀罗笈多按照耆那教习俗绝食而死,他的儿子宾头沙罗继位。宾头沙罗对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对内加强建设,扩充实力。 阿育王是宾头沙罗的儿子,18岁就被派驻阿般提省作总督。当宾头沙罗去世时,阿育王回朝争夺王位。 据说,阿育王谋杀了自己的99个兄弟姐妹才获得王位。阿育王对印度东南的羯陵伽王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战和屠杀,将自己的统治扩大到整个印度半岛。 战后,阿育王皈依佛教,在全国各地兴建庙宇,总共建立了座奉祀佛骨的舍利塔,并邀请著名高僧目犍陀连子帝须长老召集比丘在华氏城举行了佛教史上的第三次大集结。 阿育王时代的钱币与他的父亲、祖父时代的钱币一样,是卡夏帕那。卡夏帕那由白银打制而成,有圆形,也有四边不规则方形,理论重量3.克。奇怪的是,孔雀王朝卡夏帕那银币的实际重量高于理论重量。 旃陀罗笈多1卡夏帕那银币,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华氏城造币厂生产,重量3.6克,圆形,正面有5个印记,背面有模糊痕迹。 宾头沙罗1卡夏帕那银币,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华氏城造币厂生产,重量3.6克,四边不规则方形,正面有5个印记,背面有模糊痕迹。 阿育王1卡夏帕那银币,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华氏城造币厂生产,重量3.6克,四边不规则方形,正面有5个印记,其中糖葫芦串式印记被认为是阿育王的君王符,背面是君王符。 三、两币异同 中国的半两铜钱和印度的卡夏帕那有所相同,但不同的是,中国秦朝的半两铜钱其青铜含量逐渐降低;而印度孔雀王朝的卡夏帕那银币则的白银含量保持长期不变。 1.半两铜钱重量逐年下降 半两钱是秦国政府垄断铸造的青铜铸币。秦国始铸半两钱之后,很快就采取了减重铸造的措施,以便节约铜材,获取更多的铸币税。 公元前年,秦惠文王始铸半两钱,其重量足重12铢。此后,秦国铸造减重半两铜钱,与足重半两铜钱混杂在一起,等价流通。 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50号战国秦墓发掘出土半两钱7枚,考定为秦昭襄王元年埋葬的墓葬。这批半两钱的大小厚薄,枚枚不同。最轻的2.1克(3.2铢),最重的9.5克(14.4铢),含金属量差距达到4.5倍。 这说明,秦惠文王始铸半两钱之后仅30年,半两钱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减重。此时,轻重大小差距悬殊的半两钱混合流通的局面,就已经开始。 近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窖藏或者墓葬中整批出土半两铜钱次数甚多。各批半两钱都呈现大小钱混杂在一起的现象。同批半两钱大小差距多在3倍以上,未见有同批重量相近的半两钱出土。 总体来看,半两铜钱平均重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公元前年的12铢,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下降至8铢左右。 半两铜钱是秦国朝廷垄断铸造的,可以用作纳税之用,百姓当然无权拒绝接受朝廷铸造的不足值小钱。此外,维持半两铜钱重量持续下降的力量是秦国的严刑峻法。 秦国的《金布律》第一条规定:钱善不善,杂实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 半两钱质量好的和不好的,要装在一起通用,不能在钱币上选择好坏。 有了这样的法律,百姓当然不敢以身试法,人们都将朝廷铸造的大钱和小钱混在一起使用。这就出现了窖藏和墓葬中同批半两铜钱大小钱混在一起的现象。 所以说,中国秦朝的半两铜钱依靠朝廷信用和法律强制进入流通,行使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货币职能。 2.卡夏帕那银币白银含量相当稳定 与中国秦朝半两铜钱相比较,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钱币卡夏帕那银币的白银含量相当稳定。 自公元前年旃陀罗笈多时代,经历了宾头沙罗时代,到了阿育王统治末期的公元前年,总计89年期间,我们看到出土的卡夏帕那银币的重量一直保持在3.6克的足值状态。 这说明,孔雀王朝并未实行铸币权的政府垄断,朝廷和民间都可以制造卡夏帕那银币。在自由铸造的条件下,卡夏帕那银币并不具备减重条件。 可以推断,古印度当时的卡夏帕那银币不是依靠朝廷信用和法律强制进入流通,而是依靠本身白银币材价值行使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货币职能。 四、总结 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货币,都有着与其国家相对应的历史文化意义。 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钱币的国家,其历史达五千年之久。而在古代,也因为历史的演变和政治的变革出现了不同形式的钱币。 无论是从形制、单位还是重量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体现了国家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 而钱币也是人类历史演变的一次见证,在任何一个国家,钱币都包含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chuanzx.com/qcxls/156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