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9238381.html

隶书又称为“佐书”、“分书”、“八分”等,八分是指汉代成熟后的隶书。隶书源于战国时期先秦,发展于秦,兴于西汉,盛于东汉。隶书是在大篆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书体,是“佐助篆所不逮”。隶书按汉字演变过程分为“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说。

小篆之前的文字称为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及小篆,隶书的出现标志着古文字的结束。隶书以后的文字叫今文字,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古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标志着古文字演变到今文字的起点。

小篆虽然也是一种变革,但充其量是对大篆的一种改良,隶变则是对大篆的一种革命。

一、隶书的演变

隶书的形成和发展可细分为秦隶、西汉隶和八分三个阶段。先秦时期到西汉初期(汉武帝初年以前)为古隶阶段,西汉中期到东汉末期为今隶阶段。

“隶书者,篆之捷也”,说明隶书是快写的大篆。在篆而隶的书体演变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方法,破坏和肢解原有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形成自己的书写规律,当这种变化规律逐渐成熟和普遍运用时,早期隶书(古隶)便形成了,我们把这种隶书书体的发展演变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称之为“隶变”。最早的隶变发生在战国之先秦。

1:隶书萌生期。

隶书萌芽于战国时期,字体的演变主要表现为篆书草化。字体结构仍为篆书,但字势已渐变为扁阔,笔画已出现波动感,这类书迹有春秋战国之际的晋楚两国墨迹。如《侯马盟书》《温县盟书》《楚帛书》《楚简书》。

2:隶书的过渡期。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既令隶人佐书,曰隶字”。隶书本于民间,始于战国之秦,从大篆演变而来。年四川出土的战国时间的《青川木牍》,篆书的圆曲形笔画已很少见,有明显的波挑之势,被文字学家认为是原始隶书,是古隶的鼻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程邈简俗别易,收集整理隶书,隶书成为秦代的辅助书体。

西汉早期,汉承秦制,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隶书还带有篆意,如西汉刻石《莱子侯刻石》,西汉简帛书《马王堆帛书》《马王堆汉简》。

3:隶书的成熟期。

西汉中期隶书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写法。西汉中后期,简牍文字已发展到成熟期,结构日趋简约,点画丰富。此时隶书已成熟,是为今隶,也叫汉隶或八分。

代表作品如《敦煌汉简》《定县汉简》《居延汉简》等。

4:隶书的鼎盛期。

东汉晚期,尤其是汉桓帝、汉灵帝以后,碑刻大兴,隶书变为正体,日渐兴盛,其笔法完备,结构严谨,章法稳妥有变,遗迹数量颇多,以碑刻和摩崖书最具代表性。

代表作品有《曹全碑》《石门颂》《武威汉简》等。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7%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chuanzx.com/qcxfc/146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