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艺术都是相通的

正如美食在某一瞬间

带给我们喜极而泣的感动

醉翁之意不在酒

观澜阁私藏原创文章

今天的文章,还是来自我看陈晓卿上《圆桌派》有感。

上次我们讲《饭局》,说中国人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在饭桌上解决的,一顿不行,就两顿。

中国人吃饭,很多时候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饭桌上吃些什么,料理的水准如何,并不重要。注意力都在饭局上的人身上,功夫都用在饭局背后了。请了什么人来主吃、什么人来陪吃,那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偶尔会有做餐厅的朋友会抱怨:我精心设计了某道料理,让某道菜的口感得到了质的飞跃,但是却没有人在乎、也没有人欣赏……是不是很悲催?

陈晓卿说:君不知,要出真正的美食家,至少需要三代人。而中国人吃饱饭,才只有三十年时间。

是的,品味这东西,背后需要培养的太多,有生活环境、教育背景、艺术熏陶,见识、和一颗向往美食的心。

国外的米其林餐厅、或分子料理等,这些需要慢慢品尝的东西,都是需要你提前很久去预约的。而这期盼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酝酿。

这酝酿的时间,让你对这美食的欲望不断发酵,最终到了爆发这一天。

你可能一整天,什么事情都不做,只专心专意地等待晚上那一个Diner。舌尖和精神都高度戒备,用几个钟头的时间,去慢慢享受属于自己的那十几道菜。

这种专注和紧张,和我们中国人吃饭,追求放松、随意的心态是很不同的。我觉得,两种心态都是对食物、对厨师的尊重,角度不同而已。

对于厨师的看法,各地亦均有不同。

梁文道讲了个段子:他有一次在香港,招待几个从大陆过去的偶像派明星,带他们去一家私房菜馆,这是一个不能提及名字的老厨师开的——是那种如雷贯耳业界非常有名的泰斗级的人物。

吃完饭,厨师出来跟梁文道打招呼,梁文道受宠若惊地站起来跟厨师握手、感谢、并要求朋友为自己和厨师拍照……其态度之谦卑简直就如受到国王接待。

随即出于礼貌,他介绍那几个明星给老厨师认识。厨师跟他们礼貌的一一握手,但明星仔们却心有顾忌,似乎很怕别人和自己拍照来挂在墙上的那种……

梁文道感叹地说:真的是谁跟谁啊?拜托!人家比你出名多了好吗!肯出来见你,已经很给面子了~~多少国家元首还求之不得想找他拍照呢~~

为什么我们总说,南方的东西,比北方的好吃?

越是有见地的餐饮老板,确实喜欢挑剔的食客。因为有挑剔的顾客,才会有更好的美食层出不穷。接受客人提意见,餐厅才会越做越好。

陈晓卿介绍古代的食文化:北方人的口味比较糙,南方人的口味比较细腻,这个是从汉代就开始了。汉朝的都城在长安,但是看葛剑雄做的汉朝人口图,长江中下游区域,才是汉朝GDP最高的地方。

美食离不开农耕文明,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确实相差太多的成色。

都说“食在广州”,因为广东人吃饭实在是有太多选择。

比如广东潮州,古代虽然不是特别富裕的地方,但遗留了开封下面很多基层的美食。秦朝已经有鱼生,宋朝有肥酒、雪蛤,所以说汕头可算是中国美食界特别宝贵的一块孤岛。如果说你是中国的美食家,但是没有去过汕头,那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美食家。

在追求美食的路上,无数餐饮人也在趟雷。我们曾经以为把一样东西用心做到最好、好到极致,是永远不会错的,但从赚钱的角度来看,可能就是错的。这也是连锁店越来越多,但出品质量难以保证的最大原因。

不过我们也不用担心好吃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数据证明,好餐厅还是很大化地在增长。而且真正好吃的东西,大多都在民间。

因为大城市的店面费用昂贵,让餐厅存活不下去,不得不很多时候放弃对美食的钻研而转向经营。反而是民间很多小地方、小店铺,多年来醉心一样东西,品质保证,且越做越精。

陈晓卿举了个例子:曾经青川地震的时候,路边一家小店吃过一个肥肠,当时只吃了一口,好吃到爆炸,突然那时来了余震,所有人都往外逃,只有他,实在舍不得那口肥肠,又跑回去强作淡定地继续吃。美食当前,真的连命都可以不要了。

陈晓卿在广州番禺一个破烂的街道旁边,吃到让他惊喜无限的一碗猪杂粥。一百号人坐在空空的桌子面前等,足足从10点钟等到12:30钟,新鲜的猪杂来了,大家一窝蜂都去抢,新鲜的猪杂“实在是好吃,太好吃了!”

一边听着杀猪的惨叫一边在吃的这种情况,有人说这很残忍,但这恰恰是对猪的一种尊重,毕竟迟早都是要吃的,还不如吃最新鲜的。

国外,对肉的尊重是“排酸”,而中国人对肉的尊重,就是“保鲜”。

吃“猪下水”是很节俭的一种传统,不仅中国,里昂、日本都有好吃的下水。不浪费,是一种最好的尊重。

食物通过咀嚼和吞咽,给人的那种浑身通泰、大脑突然空白的状态,刺激到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所以食物和性一样都能给人带来快感。

蔡澜先生认为:食物最美好的瞬间就是吞咽的那一刹那,滑嫩的鱼片,经过你粗糙的舌苔,贴近你的上颚,再滚到你的食管里……

吞咽其实都是动物的本能,在我们进化的这么长时间,无论哪种动物在吞咽的那一刻都充满了满足感。所以朋友说陈晓卿一写吃的那种状态,就像开始了“动物性的堕落”。

为什么说美食是一种艺术?

窦文涛说:很多不同的领域去到一定的程度,令人感动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比如我们会用“饱满的线条”是多么“性感”这种来形容一件艺术品,这和美食在某一瞬间带给我们喜极而泣的感动是一致的。

如果我们去介绍一个菜,一定要先把这个菜研究到了很深的程度。

首先温饱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我们称之为美味口舌之欢,再往上走,它已经超越了食物本身,不在食物的范围里了。

所以,《舌尖上的中国》最浅显的一层是讲好吃,但每一道食物的背后都有无数的劳动,去感恩上天的恩赐是浅显的,我们更应该讴歌土地。正应了中国人那句古话:美食当思来之不易。

斯特劳斯说:烹饪是人类所有文化的原点。人类如果不懂得把东西烧熟了吃,人类不可能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们的胃可能还像大猩猩一样,有六个这么大,脑容量只有它的六分之一。

所以烹饪,是永不会退色的艺术。

我真心渴望这样的、为美食本身而诞生的饭局,人生能有这样的时刻,死而无憾已。

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愿在吃,就够了。

配图来源于网络,观澜阁私藏原创文章,公号转载请留言征询

你可能錯過的好文章

饭局

今日推介

順德廚師的刀功

食︱茶︱畫︱藝︱原︱創︱分︱享

觀瀾閣私藏︱ID:guanlangesc

華商北大EMBA重慶同學

雙志精英會重慶分會活動會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专业
北京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chuanzx.com/qcxdl/8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