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多维立体精准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s://m.39.net/pf/a_4489521.html

青木川位于陕西宁强县的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镇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枕陇襟蜀,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乡镇。同时,青木川北邻金牛古道,南近四川,自古以来是入川的通道之一。

古镇历史悠久,曾是羌汉杂居地区,兴起于明代正统年间,由大量流民于川谷之间,沿河修建草房,形成村庄,初称草场坝。后来经历几次更名,先后被称为回龙场,永宁里等,到了光绪年间,乡民以当地一颗大青树为象征,又以河川为名,更名为青木川并沿用至今,其最兴盛是在民国时期。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这座古镇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群等历史古迹。

古镇现有新旧两条街道,沿着金溪河两岸分布展开,老街在河流东面,近几年又在河西建立了新街,并逐渐成为现在古镇新的中心,中间一条飞凤桥成为连接老街和新街的主要通道。

新街的街道很宽敞、平整,两排木制构建的房屋排列左右,外表看起来都很古朴,但其实走进去一看,都是现代化的建筑形式和家居方式,主要开设的是一些商铺和小型旅店、饭馆,来为外地游人提供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家房子的外面都挂着印有“青木川”三个字的旗帜,这应该是本镇一个鲜明的特色。听当地人讲,新街大都是近几年新建的,年地震后,好多房屋被毁,这些房屋都进行了新修。总体感受,新街还是比较接近现代文明气息的。虽然这里在大山深处,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但毕竟还是阻挡不住现代化脚步,不一样的是,这里没有外面的喧嚣,依然很宁静。

老街沿着金溪河呈s形迂回曲折的分布。踏在老街青石板的街道上,马上就能感受到一种古朴的韵味,与新街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老街的街道很窄,街道两边都是明清时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看起来很古旧,但不缺历史色彩。同样在08年地震后,有的房屋进行了重修,但他们也是仿照原来的式样修建,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细看居民的房屋建筑都很有特色,房屋是木质建构的,青砖砌的墙,屋子的窗棂、门楣、瓦当上都雕刻有各式各样的花纹和动物,看起来异常的精美细致。房屋的空间布局大都是二层结构:前店后院式,前面是店铺,而后面院落是住人的;后院由四周房屋环绕,近似于北方的四合院的形式。令我们惊讶的是,一些房屋的墙上还贴有如“毛主席万岁”这样一类的革命标语,让人不禁能想到那个革命年代所留下的印迹依然还能在这座古镇上看到。此外,老街上还有盛世唐、荣盛魁(旱船房)、烟馆等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静静地漫步在老街的街道上,确实能够感受到那种从未有过的古朴的气息。

魏氏宅院,这是青木川的标志性建筑,是当年魏辅唐生活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魏辅唐是民国时期当地的一大地主,他原来是贫苦农民,因杀死了当时民团团长而掌握了当地大权,种植罂粟发家,拥有上千人,数白把枪,并与川陕边境地方武装头目联结,形成了强大的武装集团,成为地方统治人物。他虽然种植大烟,但自己却不抽,也不允许部下抽;他非常重视文化,办中学,办剧社。后来他还办了好多商户、酒店、茶馆,使得这座偏远的小镇的商业在当时很繁华。我们暂且不论他在当地如何的独霸专行,但仅就从他所做的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造福于当地人民的。

魏氏宅院由二进式新、老两宅组成,老宅建于年,新宅建于年,新旧两宅相对独立又连成一起,看起来相当宏大。宅院上下两层都是木制建筑,木头上都雕刻有精美的图纹。里面的房屋很多,有厅堂、主卧、次卧、姨太太的房间,女儿的闺房、家仆的房子、厨房、仓房还有放置武器的库房,每一个房间的布局都不一样,分布错落有致,从中我们能想象的出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之后我们又去了辅仁中学,这是魏辅唐于年创建的学校,学校实行全免费和奖学金制,开设了多种课程,造就了各类文化人才,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这也得益于魏辅唐的成就。

游览了古镇一圈后,我们在感叹古镇建筑古朴的同时,也被这里质朴的民风所打动。镇子上的人们生活的都很安逸、闲舒。年长者安静的依靠在门板上,或吃饭或聊天或看着过往的人们,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年轻的人们都围在外面的桌子上打麻将,旁边坐着绣十字绣的妇女们;街道上走路的人们也特别悠闲,真的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生活节奏,没有外面世界的喧闹和纷争,走进古镇你会不由自主的就放慢步伐,会静静地享受这座古镇所蕴含的古朴。

可以说,正是青木川所处的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造就了这座古镇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后,依然能够被保留下来。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与外界联系少,经济商业不发达,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青木川镇才远离了战乱年代纷争的破坏,躲避了文革年代的大浩劫,这里的古建筑才得以被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总之,青木川古镇里面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也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我们今天精神层面的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这座古镇依然能够不断地见证历史的变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chuanzx.com/qcxls/156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