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黄伟芬通讯员张蕾富岑滢 (视频制作:朱润秋王家融张德峰崔丕远) 上升,向右,向前,熟练地操作着登高车,把登高操作台停在路灯旁边,期间还要小心梧桐树伸出来的枝丫“捅脸”……2月11日下午5点,周庆豪像往年一样在杭州西湖景区南山路周边进行检修调试,为春节亮灯紧张准备着。 这是他最后一年为春节“守灯”。 “西湖边一共有路灯盏,为了给大家在春节看到最美的夜西湖,我们要把每一盏灯都要赶在大年三十调试检查一遍。”55岁的周庆豪,是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路灯管理所一名专职路灯运维工,也是一名党员,从事路灯运维35年。 他的工作就是负责西湖景区的路灯运维,上到北高峰,宝石山,下至南山路。谈起每块区片的路灯杆数以及运行情况,周庆豪总是如数家珍,运维的西湖景区的路灯总数超过盏,每一盏灯在哪个路段甚至哪个台阶旁他都门儿清。 35年下来他走过的路可以绕西湖多圈了,近10万公里。 由于年纪的原因,今年55岁的周庆豪即将退居内勤岗位,这是周庆豪最后一年春节在景区值守,守护路灯的重担也将落到年轻的徒弟身上。 35年的春节里,他负责巡检的路段晚上没有一盏不亮的灯。“这么多年,这些路灯已经和夜西湖融合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周庆豪说,每当盏灯亮起的时候,也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白天为这些检修调试到最佳状态,周庆豪傍晚6点跨上工具包,顺着一盏盏路灯,绕着西湖一圈又一圈。 春节亮灯时间比平常日子更长,等熄灯了比较晚,怕回家“吵”到家人,他往往就在折叠椅上凑合一晚。 “春节是电力维修工人最忙的时候。每年的除夕夜、春节我都因为值班无法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幸好妻子很理解我。” “这是我最后一次春节守灯,心里还挺不舍的。”周庆豪感慨,跟路灯打交道35年,他也一路见证了西湖边路灯的升级换代。 周庆豪告诉记者,20世纪40、50年代,杭州主要道路的白炽灯慢慢多起来。到了60年代,杭州开始推行了荧光灯,在部分街道还开始试用高压汞灯、碘钨灯;年开始又有了新的尝试,开始安装试用太阳能照明灯具,该灯具日照10小时能持续使用3-7天。 现在的路灯是越来越节能环保和聪明了,除了照明外,还将进一步实现5G基站、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物联感知等功能。 “不光是路灯越来越高大上,杭州也越来越大气开放了呢!你看,自从西湖的围墙拆了之后,我们上班就能看到开阔的湖面,到了晚上经过路灯这么一照,西湖夜景更好看嘞!” 年汶川地震后,周庆豪作为杭州电力的路灯建设者被派往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抢在通路之前率先立起上千杆路灯,照亮日夜抢险的夜空。在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待了三个月,最让他感触的是人们对于灯和光明的渴望:“有灯的地方,就让人心安,心里就暖暖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chuanzx.com/qcxls/155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