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上方蓝字,   眼下,四川乡村振兴再出发,全省各地把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将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打造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幸福美丽新村的行动突飞猛进。截至目前,四川全省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3万余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0%。

  建设一片新村,兴旺一方特色产业。元旦小长假期间,四川省广安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张家院子和盛农家乐老板张春林忙得不可开交:“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人以上,三天就挣了两万多块钱。”“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广安的一条刚性要求:不搞大拆大建,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的方式,突出川东民居特色,对建筑风貌进行统一塑造。卢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华介绍,村里,配套有木栈道、滨水广场的基础设施,打造了钓鱼池、采莲台、荷塘月色、大田景观灯农家特色景点,篮球场、停车场、游乐场、健身器材、星级厕所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村外,通过大力发展甜橙、花卉产业,建成了橙海阳光、四季花海等景区。

  走进中江县辑庆镇青云村,青云咖吧前人头攒动,人人都对这个开在土坯房里的咖吧感到新奇。全村的第一家农家乐——周家青云渔宾客满座。青云村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乡土味浓。青云广场、入户茅草大门、堰塘栈道、农耕文化长廊……无不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去年,青云村以“眷恋的故土留住的乡愁”为主题对全村进行了微村落打造,着力打造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诗意村庄。青云村由此拉开摘掉“贫困”帽子、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幕。

  在乡城县青德乡仲德村,可以实地体验藏香田园乡村游的魅力。“现在我们主要打造田园藏乡·白色藏房,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主,通过全域旅游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乡城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局局长胡平健介绍。帮扶对象阿则呷是仲德村民族风情园项目的直接受益者,旅游公司不仅出资把他的家改造成标准藏式民宅,为他提供了舒适的居家环境,还定期把接待游客的一部分收益交到他手上。

  通过推广“微田园”做法,开展“生态细胞工程”,开展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四川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如今,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雅安市、都江堰市公推、自荐、民选成立院落自治管理委员会,实施散居院落环境综合整治,路面上看不到纸屑垃圾,空气中闻不到畜禽粪臭和败叶腐味。

今日,四川日报头版以《聚焦“四个好”汇聚乡村振兴蓬勃动力》为题,报道了四川各地把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将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文中介绍了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建成漂亮红火的幸福美丽新村,吸引众多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故事。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聚焦“四个好”汇聚乡村振兴蓬勃动力

“生活会越来越好!”1月13日,站在村子高处,凉山州“悬崖村”村民拉博仿佛看见了即将“变脸”的未来生活。   当日,投资6.3亿元的悬崖村文化旅游项目在昭觉县阿土列尔村落地,拉博从放羊娃变身旅游向导,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曾因老乡出行“步步惊心”而牵动国人目光的“悬崖村”,更是全力挣脱贫困,向着建设幸福美丽家园的梦想进发。   “悬崖村”的梦想,不仅是四川大地上4万多个蓬勃生长的村落的梦想,也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上下努力奋斗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鲜明提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奋力夯实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底部基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铸引擎

以“四好村”创建为抓手,将幸福美丽新村“种”进山乡沃野

近日,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出炉,数据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面貌和环境大幅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摸清家底后,普查小组负责人底气更足。   底气来自于始终不渝的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始终紧紧把握四川乡村实际,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多年来,省委一号文件牢牢锁定“三农”,省委深改组出台了45个涉农改革方案,高规格召开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工作会等,治蜀兴川的“三农”总体工作格局日益丰富完善。   从何处突破?几年前,离家十多年的刘昭辉从广东潮州回到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吸引他返乡的,是那个曾经“鹰都去不了的地方”而今变成了漂亮红火的幸福美丽新村。幸福美丽新村,正是省委、省政府为“三农”工作搭建的综合载体,为乡村振兴铸就的强力引擎。   年,省委、省政府响亮提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理念,打造新村建设升级版,提出力争到年,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推进力度不断加码,年2月,省委又把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写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当年5月,全省现场会高规格部署;年4月,全面修编过去规划,出台建设总规;年5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再作新部署,要求深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动城乡生产生活方式同步变革……   路径不断拓宽。年,我省启动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将其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主抓手,扶贫解困被定为首要任务。同时将“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分类推进巴山新居、彝家新寨、藏区新居、乌蒙新村、川中丘区新村和成都平原新村建设,百花竞放,各美其美,蹚出一条具有鲜明四川特色的新村建设路子。探索永无句点。在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四项标准”基础上,省委进一步提出以“四个好”为目标,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升级版。年9月,我省启动“四好村”创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整体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目标宏伟,令人振奋——力争到年,在普遍建成市州级或市区级“四好村”基础上,60%以上的村建成省级“四好村”。   方向笃定,全省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截至年底,我省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42%。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我省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为首批个“四好村”命名授牌。不久前,丹巴县甲居一村等个村又跻身年省级“四好村”公示榜单。大凉山普格县特补乃乌村女孩米色么次搬进彝家新寨,再也不用抢在天黑前赶作业;成都郫都区青杠树村手握“小组微生”密码(即“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风光和生态化建设”),跻身“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彭州宝山村产业兴村,坐拥98亿元集体固定资产……就这样,幸福美丽新村不断“种”进山乡沃野,小康梦想持续播撒进百姓心田。

强治理

以自治法治德治建设为突破,让乡村加速驶入善治良序轨道

  四川乡村谋变“强富美”,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我省坚持以农村社会治理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能力,着力构建以乡镇党委为龙头的乡村管理体系、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治理体系、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治理不断迈向“良治”轨道,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三分建七分管。理关系激活力依然靠改革。去年6月,全国数百名代表为成都温江区天香路社区“两股一改”点赞。温江率先进行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已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我省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有个县市区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1/3的县市区开展股改试点,50个县市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稳步推进。此举探索剥离村“两委”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推进“政经分开”,让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罗江县以家庭、家族、院落为单位直选“村民议事代表”,成立常设议事代表机构,与村委会同步改选,讨论群众诉求并形成决议,这个率先全国的探索已被写进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背后,是我省基层民主不断扩大的巨变。我省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让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议事形式成为村里“标配”,让农村基层党务、村务“晒”在阳光下,不断推进群众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治理创新遍地开花。为让灾后重建中建起来的美丽新村持续美下去,雅安制定出我国农村首部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让新村管理有法可依;丹棱县龙鹄村每位村民每月交一元钱,引入承包人,低成本却高效地远离“垃圾围村”,引起央视《焦点访谈》   物质富裕的同时,生活方式更文明,精神也更富足。凉山州对束缚贫困老乡脱贫奔康的“陈规陋习”发力,在彝区建立起多个彝俗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监督组织,持续改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仁寿县文宫镇石家社区凭借“勤学洁正德志”六字公约,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文明社区;青川县探索建立“家庭道德积分激励机制”,每季度检查评比,分档分类奖励……全省逾95%的村有村规民约,所农民夜校全覆盖所有村落,全省村社法治宣传活动受教育村民达余万。以法治定纷争,以德治化春雨,以自治消矛盾,好风气加速形成,乡村驶入善治良序轨道。   五年砥砺探索,从黑水河畔到川中丘陵,从乌蒙山巅到成都平原,村落美起来、村民富起来、村社强起来、乡村治起来,广袤的四川乡间正焕发勃勃生机,不断汇聚起乡村振兴的蓬勃动力。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chuanzx.com/qcxlp/16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