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本文基于-年中国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力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存在差异,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是反向影响,而M2增长率与存款基准率对流动性创造则是正向影响;第二,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渠道”存在,竞争力的加剧会减少流动性创造,按规模分类后发现银行竞争力的加剧会增加规模较大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第三,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传导影响存在差异,存款准备金的提高会减少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加其他类别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敬请阅读。 文/巴曙松、何雅婷、曾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分化”和“低效”日益成为当下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主旋律。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仍以信贷为主导,货币政策会通过信贷渠道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银行在同一平台上生存、发展,竞争愈发激烈,银行竞争力主要衡量了银行在边际成本之上制定价格的市场势力。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竞争力水平制定相应的存贷款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流动性创造。因此,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流动性创造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货币政策和银行竞争力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究竟对流动性创造影响有多大,以及采用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是否效果相同?第二,根据“脆弱性渠道理论”和“价格理论”,银行竞争力会对流动性创造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但实证结果中银行竞争力是否会对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以及何种方式影响? 一、文献综述 流动性创造是指银行通过吸收流动性相对较大的负债而发放流动差的资产,例如吸收短期的流动性存款,放出长期的非流动性贷款,不仅为经济活动提供了融资,同时促进了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多年来,银行流动性创造这一功能却被实证文献所忽视。直到伯杰和鲍曼(BergerBouwman,)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平均求和测算流动性创造的方法,这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硫酸铜溶液颜色北京那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