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西连高平,西南连泽州县,北、西北与长治市的壶关,长治县毗邻,东部和南部与河南省辉县市、林州市、修武县毗邻,辖7镇5乡。总面积平方公里。陵川县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东北部最高峰板山,海拨.9米,南部最低点甘河破屋海拨米。平均海拔米。陵川县东部为石山区,中部为土石丘陵区,西南部为平川区。年,陵川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1.07%,木材蓄积量万立方米,不仅有天然林,人工林,乔木,灌木,而且南国热带特有的红豆衫。

山西省林业部门资料显示,沁水县现在有散生古树27种,株,其中:国槐68株;皂荚1株;侧柏12株;圆柏16株;油松83株;银杏2株;旱柳6株;白皮松10株;榔榆1株;柿树1株;流苏2株;杨树5株;杏树1株;南方红豆杉1株;栓皮栎1株;辽东栎2株;楸树3株;白榆9株;核桃5;柽柳2株;鹅耳枥1株;紫玉兰1株;杜梨3株;毛梾2株;白蜡1株;臭檀1株。几年来我几乎访遍了资料上古树所在的村庄,有个别古树已枯死,也有十多株古树资料上没有记载,也可以说陵川县的散生古树为株左右。现在把我拍摄到的自认为是陵川县古树之最的15株古树展示给大家,让大家感受到古树的神奇,呼吁大家关爱古树,敬畏古树,呵护古树。

1.晋城最神奇的圆柏---二仙庙十二生肖柏

山西省陵川县崇文镇岭常村有个独特的二仙庙。西溪二仙庙,创建于唐乾元年间。庙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庙中由金到明清的建筑物都有分布。西溪二仙庙位于陵川县城西2.5公里的城关镇岭常村,从市区出发大约行车一小时便可到达。西溪二仙庙说它独特是因大多二仙庙都建在山顶,而它建在山沟里,进入庙内需要顺道而下。该庙背靠虎头山,面朝凤山,庙后还有西溪环绕流过。古代建庙都讲究选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这里群山拱翠,细水长流,土地肥沃,不得不说是一块风水宝地。庙中的两座宋金梳妆楼更是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再加上庙里神奇的“十二生肖柏”和美丽的“西溪春色”,这一切,让西溪二仙庙更显厚重古朴。拜亭两侧有四株郁郁葱葱的粗壮柏树,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特别之处在于,树上长有酷似十二生肖的木瘤。

千年圆柏

王志明

千年老柏尽沧桑,十二生肖身中藏。

惟妙惟肖传佳话,万世留芳成绝唱。

林业部门的资料上显示: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岭常村二仙庙里有四株圆柏,树龄年,其一:树高19米,胸围厘米,冠幅12米,编号。七绝·题陵川西溪十二属相柏

梁红会

千年圆柏不寻常,十二生肖树上藏。

五丈身躯威武壮,西溪春色四方扬。

林业部门的资料上显示: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岭常村二仙庙里有四株圆柏,树龄年,其二:树高15米,胸围厘米,冠幅11.3米,编号。

陵川西溪十二属相柏

张永安

西溪古庙奉二仙,庭院深深美景显。

十二生肖寄古柏,全凭站位想象现。

林业部门的资料上显示: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岭常村二仙庙里有四株圆柏,树龄年,其三:树高17米,胸围厘米,冠幅5.5米,编号。西溪二仙庙

太行风

岭南天地宽广,常德为邻共享。

二泉映月佳话,仙境奇缘梦想。

林业部门的资料上显示: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岭常村二仙庙里有四株圆柏,树龄年,其四:树高16米,胸围厘米,冠幅6.5米,编号。

2.晋城最古老油松---浙水千年油松

浙水村地处陵川县六泉乡,是六泉乡人口最多的村庄,也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有明清遗风的古朴小山村,村庄群山怀抱、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村中古建筑随处可见,有明代修建的文物观音堂大庙,另外有陵川古八景之一“熊山吐月”奇观,与壶关大峡谷紧紧相邻,旅游循环公路穿村而过。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入村,一座座青石房依山傍势,错落有致,蓝墙蓝瓦,古朴典雅。感觉古朴中透着衰落,那高耸的门楼,雕花的窗户,石铺的街道,诉说着久远的历史。在浙水村的下南掌自然庄有一株晋城市内最古老的油松。

这神树,树龄年:树高15米:胸径1.3米。上图又像是刚刚落下的凤凰,给这方百姓带来吉祥。她扭曲的身体,诉说着她经历了多少的磨难。

千年不老松(新韵)

靳慧永

南掌休足鸟语疯,山巅细诉老孤松。

雷霆暮色千年挺,烟雨悲风百世惊。

《题图诗·千年松》

闫保庆

盘根错节立南庄,碧翠迎风岁月苍。

鹤影涛声临白雪,千秋几度在山梁。

3.晋城最美河北杨---东毕古杨

东毕村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城东北方向5公里处,是崇文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户,口人,耕地面积亩。在村子背后的山梁上长着一株像盆景一样的古树据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树上有牌子:国家二级古树,编号,河北杨,杨柳科,杨属,树龄年,认养人:赵学梅,陵川县人民政府,年1月。

阳春三月,这河北杨树怎么还开小黄花呢?后来才弄明白:“在老杨树的树梢之间,长着许多成簇生长似喜鹊窝样的灌木,名曰槲寄生。其并非杨树的细枝蔓丫,而是一种寄生植物。春夏交际之时,树上便盛开一簇簇淡黄色小花,等到数九寒天时,一粒粒黄绿色的小果子挂在树间,如同点缀在树枝中的碧玉,给寒冷的北方增添了绿意,别有一番趣味。”

林业部门的资料上显示: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东毕村河北杨:树龄年,树高11米,胸围厘米,冠幅11米。

陵川东毕村的河北杨

焦语录

秋风扫杨榆,冬雪覆枯枝。

枝头吊翠篮,何来寄生植!

七绝·题陵川东毕村河北杨

梁红会

弯弯曲曲上青天,河北老杨沧海鲜。

一树黄花留景致,巨龙飞跃谱新篇。

4.晋城最美流苏树---东头流苏树

东头村位于陵川县礼义镇东北2.5公里。原名东陈丈沟。该村一条大河,分为东西两头。相传古时有一姓秦的和一姓张的先居此沟里,村名秦张沟,后演变为陈丈沟。以后人逐年增多,分为东、西2个自然村。该村在大河东头,故名东陈丈沟。后来改名为东头村。东头村西南隅村边高岗上,长着一株古流苏树,当地老百姓叫此树为丁香树,本地流传有句农谚:丁香开花,种豆栽瓜。据村中故老相传,年代遥远,初始不知,流苏树在建村时即有,至今已经千年之久。

林业部门的资料显示树龄年,丛生,高10米,胸围(地围)厘米,冠幅13米。

根干枝条上遍布形态各异的结节、树瘤、树枝,酷似各种动物形状,今人叹为观止。村民就给古树又起了个名字“二十八宿相身长紫丁香”

陵川县东头流苏

张永安

五月流苏白花开,疑是霜雪把树盖。

花香四溢丁香浓,种瓜点豆农事来。

枝叶繁茂展姿态,飞禽走兽无需猜。

二十八宿相全在,鬼斧神工自然裁。

七绝《陵川东头流苏》

王志明

千年流苏屹古陵,五月缤纷花正盛。

奇虬怪枝尽苍桑,惊艳路人扬美名。

5.陵川最美榔榆---碾帮水榔榆

山西省陵川县夺火乡碾帮水村位于夺火乡西南部10公里处,晋城到碾帮水64公里,陵川县到碾帮水44公里.全村共60户口人,4个自然村,辖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村子建在岭上,属岭上风光观赏区。在一垛山岩中间,长出一棵粗大的古榔榆树,那树根与山岩混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是石头还是树根。那树硬是将那块紧硬如铁的山岩给挤的四分五裂,无可奈何地与树根融为一体,难割难分。那榔榆着实粗壮,须得四五个大男人方能合抱。榔榆下有一树洞,树洞前有一座小庙,想必村民将榔榆当做神明一样对待,垒座神庙供奉榔榆神了。

林业部门资料显示为榔榆树,树龄年,树高15米,胸径厘米。但从外表看这树可不止年(这当然是和其它古榔榆树比较)。

七绝·题陵川碾帮水村千年榔榆

梁红会

榔榆欺石缝中长,帮水千年此景鲜。

粗壮神奇生树洞,庙边绝色人世仙。

七绝.陵川夺火碾帮水村故事

野人哥

棒槌须撵直须撵,辟地开天榆木坚。

古树缘何攀石酷,瘠贫慢长丑成仙。

6.陵川“千手观音”柏---香炉河侧柏

山西省陵川县夺火乡箭眼山村,位于夺火乡东南15公里处,与河南云台山接壤,与上云台勤泉村相邻。全村31户、85口人,9个自然村,辖区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1.7万亩。

香炉河村是箭眼山村的一个自然村,依山而建,也就住着三、四户人家,但这里民风淳厚,邻里和睦,村人过着如神仙般世外桃源的生活。到了村口和村民一打听不用进村右转度,再向前走米就能看到我要拜访的古柏。

资料上显示,这株侧柏树龄年,树高10左右,胸径70厘米左右。但我个人的判断应在年左右。古柏枝叶茂盛,生机盎然,形态就像“千手观音”

七绝·题陵川香炉河古柏

梁红会

古柏沧桑八百年,交柯错叶舞蹁跹。

生来一副神仙像,“千手观音”在眼前。

赞香炉河千年古柏

董云岚

山西有个陵川县,箭眼山村坡上边,

远看山貌似香炉,香炉河村美名传,

山青林茂僻幽处,深藏人居胜神仙。

坡陡路远人罕至,一棵古柏越千年。

冠大树粗林中王,盘根错节立石岩。

7.陵川千年古槐---杨村古槐

杨村村位于陵川县西北,共有户,2口人,11个村民小组,隶属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杨村镇,是镇政府所在地。相邻有西掌村、桑树河村、太和村。天蓝水清,气候宜人,人杰地灵。八十年代以来,杨村的绿化工作连创佳绩,南湖公园现已垂柳依依,村民住宅百花飘香,街道树木成行,田间林网密集,山上青松丰茂。年,杨村被全国绿委会授予“植树造林千佳村”称号。在杨村村生长着一株村民称为千年的古槐,且长得十奇特。

从前面看,古槐像一位履步艰难的老人。树皮斑斑驳驳,显得格外苍老,木质坚硬如同金石,扣之铿然有声。经历六个世纪的磨难,树杆上细的枝条生了又枯,枯了又生。开春,他率先发芽;夏至,他满树槐米,花香四溢;秋后,果实累累,金珠串串。他无私的奉献,感召着千千万万杨村儿女勇往直前。从背面看,古槐形成一个门洞,这又是寓意着什么,宽阔的胸怀?还是杨村开放的大门?可能杨村人体会得更深。

林业部门资料显示,陵川杨村村有一株国槐,年龄年,树高9米,胸围3.9米,冠幅13米,编号140524053。

陵川县杨村村古槐

张永安

历经风雨沧桑,穿越六个世纪。

号称千年老槐树,老树频换新枝。

主干中空洞开,形若衰翁站立。

又似敞门迎客来,蕴含无限寓意。

七绝·题陵川杨村村古槐

梁红会

杨村村里好环境,六百槐仙九米高。

门洞敞开彰绝景,枯荣岁岁唱歌谣。

8.陵川最古老白皮松---寺南岭白皮松

陵川县夺火乡寺南岭村位于夺火乡西南10公里处,全村户人,2个自然村,辖区面积1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林坡面积10亩。该村与泽州县柳树口乡的玛琅山相邻,南可达晋焦高速丹河收费站,北可达陵川县城,四级油路从村边路过,因而交通非常便利。在村子边上有农田里长着一株千年白皮松,因从地下一根冒出三根主枝,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三柱香”。

“白皮松”树龄年,树高14米,因是个三叉木资料上没有胸围,不过我自己的目测,三个叉枝每枝胸围都在2米以上。看这地里的树根,足足有20多米。我在想这树根为何贴着地面而行呢?是地下土层太薄?还是另有其因?

满庭芳·古树韵

和晓俊

八百年轮,三千风雨,故园挺立依然。光阴三百,多少苦无言。携手悠悠岁月,红尘外、绿水青山。伴星月,浅吟低唱,阅世事悲欢。

待春风又绿,山花遍地,绿草如烟。再携手,乡人逐梦开颜。且共青云碧宇,将文旅、一马当先。山头见,开屏孔雀,高傲启新篇。

寺南岭白皮松

陈秀良

三株佛殿白皮香,缭绕千年翡翠光。

昂首青龙勤守护,傲然正气耸山岗。

9.陵川最美油松---南川油松

南川村是山西省陵川县崇文镇的一个行政村,陵沁高速从村边通过。距晋城市区54公里。南川村支两委对乡村文化很重视,并以此为契机,凝聚大家的力量,利用南川村环境、交通、地理的优势,将该村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养生、休闲及旅游的美丽乡村,山坡上的有一株油松,又美丽又壮观,当地村民就在油松的周围平整出一大片平地,搞旅游开发,为美丽乡村抹上厚重一笔。

看,这油松很壮观吧。资料上显示,树龄年,树高17.5米,胸径厘米。站在这大树下的石堆上,举目远望,真是心旷神怡。

七绝·题陵川南川村油松

梁红会

三百油松迎远客,壮观古树逞英豪。

老身五丈冲霄际,欲与天公试比高。

题陵川崇文南川村三百年油松

张永安

南川崇文民风淳,古树苍翠似迎客。

三层树冠叠堆起,刺破青天傲苍穹。

10.陵川坚强古柏---灵岩寺侧柏

山西省陵川县马圪当乡灵岩寺村地处陵川县城东南50公里处,凤凰欢乐谷谷口。灵岩寺山势险峻,气魄宏伟,山脚下潺潺流水,碧波粼粼,风光优美,没有污染,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自然的原始风貌。灵岩寺村93户,有口人,耕地面积亩.

灵岩寺位于陵川县马圪当乡西面七、八里的灵岩寺村里。寺院面积不大,却是小巧别致,在庙门前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里七步,外七步,七步里头金香炉。”二进院正中有古柏一株,枯叶虬枝,神态龙钟,见证了寺庙历史悠久。明重修碑载,此庙建于大唐,宋明重修。

这古柏,资料上显示:侧柏年,胸径70厘米,树高12米。可从外形上看这柏应在年以上,石碑记载此庙始建于唐,宋明清都有重修,但对古树没有碑文记载。寺里最早的石碣是明弘治葵亥(公元年)的游方僧人题写的两首诗,可见寺院历史悠久。明嘉靖丁酉(年)十一月增设石佛龛。清代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年至今近年,愚人之见,在立石佛龛之前就有了这古柏,因古柏在这寺院的正中央。当然也有先立石佛龛后栽柏之理,诸多因素愚人认为此柏在年以上,近千年也完全有可能。七律.题陵川马圪当灵岩寺村

野人哥

古寺灵岩要出窝,深山宝地俊才多。

诗文七步藏偈语,老柏一棵秘逝梭。

典故碑文奇异曲,青川烽岗秀香萝。

明清修葺唐朝建,空叹今朝面易酡。陵川县马圪当乡灵岩寺村古柏

张永安

蓝天白云映萃柏,枝叶虬龙半边枯。

庙小却有金香炉,更有古木来守护。

11.陵川最大古槐---琵琶河古槐

琵琶河村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乡东南部10公里处,全村共户口人,12个自然村,辖区面积2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琵琶河村,座落于陵川南部的夺火乡境内,正值蜿蜒曲折的陵修公路中段,这里崇山峻岭,沟谷深邃,植被茂密。相传古时此地有一小庙,夜半庙院石头所发声音宛若琵琶弹奏,故此得名。历史的烟尘,不知湮灭了多少高才雅量的风流人物,唯有那一棵棵扎根于大地的古树,虽流经岁月的风霜,却依旧盘根错节,经年不息,直到活成一个地方的一道风景、一段历史。

国槐,树龄年,树高20米,胸围厘米。地围近十人手拉手才可合拢。

七绝·题陵川琵琶河村古槐

梁红会

琵琶村里琵琶景,古树千年风雨坚。

世事沧桑多诡异,古槐树洞住神仙。

陵川县夺火乡琵琶河村古槐

张永安

小庙石墙风弹奏,夜半传来琵笆音。

古槐空洞藏玄机,斗战胜佛酷修行。

12.陵川最大古油松群---洼窑油松群

洼窑村位于山西省陵川县潞城镇北13.5公里处。距县城7.5公里。东与冶南村相连,南与庄头村可喊话互通,西与东毕、南坪(南窑上)村相连,北面和小王(小丈母)村相连。地处山洼,居民多姓杨,杨与羊同音,按人们的说法羊须有窑,故名洼窑。全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59户,口人。耕地亩。洼窑村历史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老辈人口传洪洞大槐树移民至此立村。勤劳的洼窑村民历经数十代六百年,挖池建庙种树,在历史长河中点点滴滴建造了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家园。在洼窑村一山梁长有古油松树23株,树龄在与之间,由于生长靠近村庄,受到村民长期保护,目前油松生长茂盛,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科研价值。

古油松群千姿百态,神形各异,四季苍翠。这些古松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又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具有景观、生态、文化等多重价值,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资料里说的较古老的一株油松了。编号JCLC,树龄年,树高10米,胸围厘米,冠幅14米。有资料显示树龄年。

陵川洼窑村古油松群

张勇刚

油松列阵洼窑冈,百年风雨铸坚强。

庇佑村民护生态,苍翠雄姿美名扬。

七绝·题陵川洼窑村古油松群

梁红会

蓝天碧照古油松,叠彩沧桑春意浓。

各异神形身色俏,千姿百态笑群峰。

陵川洼窑村古油松群

张永安

古松连成片,无风姿百态。

风动涛声远,纳固吐新采。

13.陵川最美白榆---小番底古榆

小番底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周围相连棋子山、佛子山大峡谷等旅游交界,全村85户,口人,民风淳朴,交通便利,是太行第一风景驿站。在冶头东5公里处村庄原在小山的南脚下故名小底后迁到小山之北遂改名小翻底。在村的古庙前后有两株古榆,庙前古榆年,庙后古榆年是陵川县最古老的榆树。胸围近四米的大榆树村民说近千年,主干粗大,枝杈错落有致,树姿雄壮,颇具气势。春来枝繁叶茂葱茏翠绿,冬去枝干苍劲尽展雄姿,冰冻雷击、风吹沙掠锤炼了它钢铁意志,寒凌暑九、酷旱三伏难灭它旺盛活力。

资料显示: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小番底村有两株白榆,庙后一株树龄年,树高13米,胸围厘米,冠幅17米。编号140524196村民讲,我们村这棵老榆树几百年了,近几年每年到了秋收后就(生长)一种疙瘩,都说是叫榆豆,听说还是一种药材,其它村子也有这种榆树就没有这种现象,就不出这个,光这两棵树出,可能是因这两棵树长在庙的前后吧,大家都说这就是两株神树。村民说的秋天生长的“榆豆"实际上这是一种槲寄生。槲寄生,一种寄生性植物,靠寄生于其他植物的身体而存活。它在春天开黄花。秋天结金黄的小果。

陵川六泉乡小番底古榆

取经未卜

苍翠拔出自有气,千年泽恩显神韵。

凌寒傲暑一村标,含笑迎客待游驴。

七绝·题陵川六泉乡小番底古榆

梁红会

老榆魁武参天耸,傲视群峰古庙旁。

秋后浑身神疙瘩,风华绝代散清香。

14.陵川最美古柳---东闸水旱柳

陵川县马圪当乡东闸水村地处陵川县城东南30公里处,马圪当乡政府北面,地广人稀。东闸水村19户,有58口人,其中劳动力32人,耕地面积亩。东闸水不仅有“十里卧佛”的壮美景观,还有观音泉、人头峰、卧虎石、古旱柳、古黄榆树、天然溶洞等自然景观,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好去处。旱柳,树龄年,树高18米,胸径厘米。冠幅直径达19米。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耳熟能详的俗语,就发生在此地。很久以前,年代无从考究,村民用柳木为祖师庙雕刻神像,剩下的柳木随手插在此地。随着岁月流逝,柳木成长为参天大树,村民自发到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古柳无声地回应着村民,保护山村风风雨雨地渡过数百年。

七律.题陵川马圪当东闸水古旱柳

野人哥

云枝撑起八方天,茂壮无心百载绵。

背靠睡佛添景致,前依旱泊润根坚。

栋梁伐倒成材用,裂枣常生寿续连。

败自萧何成坐北,初衷谁敢不求贤。

陵川县马圪当乡东闸水村古旱柳

张永安

无才可去造佛像,枉入红尘百余年。

慈心一片化绿荫,护佑村民四季安。

15.陵川最美古杨---赤叶河古杨

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六泉乡的赤叶河村是歌剧《赤叶河》的诞生地。赤叶河村在六泉乡东南6公里处,地处河谷,村南坡上林木茂密,每年秋季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美景,故名赤叶河。原来太行深处不仅有美景,更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赤叶河村不仅有赤叶河还有株多年的古杨。远远望去,这株古杨确实出类拔萃,它在村子边上的最高处,显然是村子的守护神。

资料显示: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赤叶河村有株河北杨,树龄年,树高17米,胸围厘米,冠幅16米。编号14052487.实际上它的地围4米多。这几个大的树榴说明了它经历的沧桑。唐朝的槐树、千年的银杏、松柏在晋城并不少见,但作为树质并不坚硬,生长较快的杨树,能够生长多年实属罕见。当地的村民都认为此树是神树,经常在树前许愿祈福。

陵川县赤叶河古树

张永安

松柏千年不为奇,杨树百岁古来稀。

防风固沙护生态,佑民恩泽当神祭。

七绝·题陵川六泉乡赤叶河古树

梁红会

天蓝云白树传奇,赤叶河村遗说词。

五百古杨今罕见,油松伸臂靓雄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chuanzx.com/qcxdl/101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