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石青川 重庆报道 近年来,工厂“用工荒”的话题从没间断过。按照“七普”数据,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68亿人。明明有近10亿的劳动人口,为何还会“用工荒”?“用工荒”与“招工难”到底是不是伪命题?那些进了工厂的年轻人为何最终逃离?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进厂”?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劳务公司应聘进入重庆京东方工厂,成为一名生产线上的普工,亲历了“打工人”的工厂生活。 处在工业区的员工宿舍附近,几乎都是工厂。 电子厂的尽头是“黄牛” 从重庆火车北站乘坐轻轨3号线在红旗河沟转乘6号线,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后在蔡家站换乘公交,之后再乘半个小时的路公交车,就可以到达重庆京东方的工厂车间。从地理上,这应该是外地人来重庆去京东方打工的路线。但往往他们很少会走这条路线,因为需要先到一个叫作“报到点”的地方集合,然后被送到另一个叫“招聘中心”的地方去。 招人的中介常常会发动下面的业务人员,推荐老家的青年前来打工,这些从小在山村里成长的十几岁青年男女,稀里糊涂地就被“大城市赚大钱的同乡”拉进了工厂。 娇娇告诉我,3年前,她就是被她姐姐拉去了杭州,之前她也来过重庆。 当时,她们带着全部家当被一辆发黄的白色长安车带到招聘的地方。在司机的帮助下,匆匆忙忙卸下车上的行李,倚靠在招聘中心的走廊上。 那时候打工者有很多,行李几乎堆满了整个走廊,她们不知道后面要干嘛,一边给拉她们来的姐姐发消息询问状况,一边竖起耳朵听下一步的安排。所有来应聘的年轻人在填完多张表格后,无所事事地摆弄着手机。 这就是娇娇进厂之前的所有记忆,工厂枯燥的工作与她想象中的大城市相去甚远,之后到手的工资与之前谈的相差不少,所谓的返费也拿不到,在和中介吵了一架后娇娇选择回到云南老家。她觉得进厂是个局,她们对赚钱的渴望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 “亲,想去哪个厂?都能安排” 当我在贴吧里发了条想了解如何进厂的信息后,接下来的6个小时里,通过
|